发布时间:2019-03-23 08:58 点击: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生态环境部3月21日向媒体通报了2019年2月和1月-2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
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5.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1月-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1.5%,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8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19个;PM2.5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
显然,今年2月和1月-2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均差于去年同期。
对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高工孟晓艳解释说,自2018年9月起,西北太平洋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北偏西偏强,有利于引导低纬度大量水汽向我国输送,华北、黄淮一带大气湿度明显增加,同时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导致这一地区气温偏高、湿度偏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有利于重污染事件生成和持续。在上述不利的大气环流背景下,2019年1月-2月,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平均静稳指数与2018年同期相比高出30%以上。据孟晓艳介绍,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区域发生多次重污染过程。根据统计,2019年1月-2月,全国337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是6.0%,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3.0%、26.8%,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12.6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有所上升。
这在此次通报中也有体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等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1月-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分别为17.6个百分点、16.0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上升24.1%、26.6%。
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所说,气象条件尽管是外因,但是这个外因的影响对大气重污染而言,还是非常明显、非常大的。
除去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席科学家李健军前不久撰文指出,根据2019年2月5日至2月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点在线监测污染源逐日排放量变化,2019年以“2+26”城市重点在线监测污染源为例,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以及烟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自春节以来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区域内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在污染源排放量上的相关影响。
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总体而言,蓝天保卫战的进展和成效不错,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还明显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
因此,在空气质量好的情况下,不能自满松懈,放松要求。出现反复时,也不要丧失信心,甚至否定改善成果。我们要保持治污定力,持之以恒采取措施,坚守阵地、巩固成果,特别是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天不帮忙的情况下,人更需加倍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AG贵宾会环保”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dghangyuqj.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删除内容。